顯示具有 有機農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有機農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什麼是荷蘭桶?如何建立荷蘭桶灌溉系統?

荷蘭桶灌溉系統是許多水耕魚菜共生循環農業種植者最喜歡的工具。它們易於建造、可擴充,具有永續性,非常適合種植多種水果和蔬菜。

我們將展示什麼是荷蘭桶灌溉系統、它是什麼樣子,以及如何自己建造一個。讓我們開始吧!

什麼是荷蘭桶灌溉系統

荷蘭桶(Dutch bucket)或巴托桶(Bato bucket)是一種水耕系統,其中兩個或多個生長容器連接到相同的灌溉和排水管線。這是一種非常省水、省肥的栽培方法,非常適合種植番茄、辣椒和茄子等,需要高肥效和蔓生的大型農作物。

荷蘭桶灌溉系統能種什麼?

總結一句話,我們可以在荷蘭桶灌溉系統中種植任何作物。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像克拉特基(Kratky)水耕法這樣的水耕系統,很難保持大型且需高肥力的作物健康,而荷蘭桶則沒有這樣的限制。我們可以種植綠色蔬菜、香草作物、草本植物、根莖植物,甚至大型藤蔓植物(例如瓜類)。

大型且需肥高的作物甚至可以說是荷蘭桶灌溉系統的專業領域。

家庭種植者和專業農民,很多都轉向使用荷蘭桶灌溉系統種植高大的蔓性水果和蔬菜,如專業種植番茄黃瓜茄子辣椒南瓜豆類,這些作物往往需要比一般農作物更大量的供水與肥份。

荷蘭桶灌溉系統中,植床桶會水平相連,這為大型且向上生長的農作物,留下了足夠的生長空間。蔓藤類作物(如瓜類)在荷蘭桶灌溉系統中成為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的嫩芽及觸鬚可以向上引導並形成棚架,從而獲得優異的潛在產量。

荷蘭桶灌溉系統如何運作?

荷蘭桶灌溉系統是最簡單的可擴展且商業上可行的水耕方法之一。安裝及設定非常簡單,不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即可開始。

荷蘭桶灌溉系統運行良好的關鍵在於循環灌溉、過濾排水和灌溉時間表。

系統從專用集水桶開始。在這裡,我們混合足夠的水和肥分,來灌溉系統中的每個植床桶。

專用集水桶中的水泵將水輸送到灌溉管線。當水沿著輸水管線流動,之後它會從每個水桶上方的滴流水箭滴出。灌溉水從專用集水桶滴入每個植床桶中的生長介質中。我們的農作物會地吸收它所能吸收的水與肥份,多餘的水會排入共用的集水管。 然後隨著水分的增加會在荷蘭桶底部匯集,形成溢流。最終隨著集水管,流回集水桶。形成一個循環灌溉系統。

荷蘭桶灌溉系統是一個可以擴展的生產系統,使用這樣的植床桶可能有少到兩個桶也可能多到到數百個。

這是一個循環的灌溉系統,可以實現極其高效且大部分是自動的生產模式。我們可以借助WIFI定時器定期啟動水泵灌溉,荷蘭桶灌溉系統可以在全自動的情況下運行數週,然後才需要換水。



自己動手製作基本荷蘭桶灌溉系統

現在讓我們一起完成一套簡單、有效的荷蘭桶灌溉系統


這個方式適用於低預算的八桶系統。它擁有您開始像專業人士一樣成長所需的一切,而無需花太多錢。

我們將詳細介紹建立它所需的內容,然後提供逐步指南。這個建構過程相對簡單,保證種植結果會很棒!

建構荷蘭桶灌溉系統需要什麼材料?

以下是建立該系統所需的一切:

1 個大型集水桶(15-40 加侖 約57公升~151公升)

8 個植床桶(5 加侖 約19公升)

8 個美植袋(5 加侖 約19公升)

8 個滴灌水箭(流量每小時 2 加侖  約7.6公升)

1/2英吋 PVC 管(20 英尺 約6米)

1/4 英吋 PVC 管(1卷)

2 英吋 PVC 管(10 英尺約3米),附彎頭和端蓋

1吋PVC管(5英尺約1.5米)

16個PVC彎頭(1吋)

8 個橡膠索環(3/4 英吋)

1/2 英吋 排水閥

2 個軟管夾

束帶

WIFI定時器插座

水泵

生長介質(蛭石)

如何建構荷蘭桶灌溉系統

步驟 1:找到可以擺放荷蘭桶的平台,一張桌子、花台、階梯,甚至只是地板上的一個位置來建造您的荷蘭桶灌溉系統。將 2 英吋PVC 管切割成約 8 英尺長,並將其放置在指定區域。這將是我們的集水管。

步驟 2:放置八個植床桶,PVC 集水管每側各四個。根據您種植的作物來決定桶的間距。對於大多數作物來說,間隔一英尺(約30公分)左右就可以了。在排水管上標記水桶的位置。

步驟 3:使用 1 英吋(約2.54公分)開孔鋸的鑽頭在排水管頂部的每個標記處打孔。

步驟 4:現在您可以將 2 英吋 PVC 彎頭朝下連接到排水管的末端。將大型集水桶放置在系統的一端,即彎頭的正下方。(如果您住在非常熱的地區,您應該考慮部分掩埋大型集水桶。這將有助於裡面的水保持涼爽。)

步驟 5:製作桶內排水管,使用 1 英吋(約2.54公分)鑽頭,在每個桶的側面從底部向上約三英吋(約7.62公分)處鑽一個孔。在每個孔上安裝一個橡膠墊圈。

步驟 6 :製作桶內排水管,切割 8 個 6 英吋長的 1 英吋 PVC 管。打磨這些 6 英寸(約15公分)部件的末端,以便我們的 1 英寸彎頭能夠連接到它們。 

步驟7:將其中一塊滑入桶中的每個孔中。現在,在每根管道的每一側連接一個 1 英吋的 PVC 彎頭,彎頭朝下。

步驟8:將荷蘭桶放置到位,使每個桶外側的彎頭連接到 2 英吋排水管上,切割的孔中。我們的排水系統現已完成! 

步驟9:將一個美植袋插入每個桶中,並在其中填充選擇的生長介質(例如蛭石)。美植袋可防止任何生長介質流入集水桶,過粗的雜質可能會損壞我們的水泵。

步驟10:將1/2英吋的聚乙烯管從水箱中穿過水桶頂部,將該軟管放置在排水管正上方,水桶線的中間。這將是您的灌溉管線。 

步驟11:在每個桶的上唇上鑽一個小孔,與管子對齊。將束帶穿過每個孔,然後用它將 1/2 英吋管固定到位。

步驟12:現在灌溉管線已就位,用 1/2 英吋鑽頭在其中鑽出 8 個孔,每個植床桶蓋上一個固定孔。將灌溉水管插入孔中。

步驟13:切割 1/4 英吋 PVC 管的八個 5 英吋長。將一端連接到每個滴灌水箭。這些小軟管將確保灌溉管線中的水會直接滴入荷蘭桶的中間。

步驟14:在集水桶對面剪掉 1/2 英吋灌溉線的末端。使用軟管夾將 1/2 英吋排水閥連接到該管線的末端。當需要清潔和重置時,此閥門可用於沖洗系統。

步驟15:現在開始灌溉管線,用另一個軟管夾將其連接到水泵上。將水泵直接放入集水桶中。

步驟16:向集水桶中加水。用WIFI定時插座打開水泵,觀察荷蘭桶灌溉系統工作,並檢查是否有水滲漏。 

就是這樣,我們的荷蘭桶灌溉系統,現在已完成並準備就緒!

從這裡,我們可以為集水桶添加水耕肥料,在每個桶中放入一棵幼苗,然後讓我們的荷蘭桶灌溉系統開始為我們工作。

正確的荷蘭桶灌溉系統灌溉時間表

有多種方法可以使用荷蘭桶灌溉系統來灌溉農作物。一些種植者喜歡讓它幾乎整天運行,或用計時器每隔幾分鐘打開和關閉水泵。但通常,這不是必要的。

荷蘭桶中使用的最佳生長介質是蛭石。一些種植者使用蛭石魔水晶凝膠(聚丙烯酸鈉)的混合物。這兩種介質都很好地保水。

如果整天進行滴灌,大部分水還是都會直接流到排水管。但農作物根部能吸收的就這麼多。對大多數的農作物來說,不停地澆水,反而沒辦法讓根系好好進行呼吸作用,就是電力的浪費。

更好的系統是設定計時器,每天只給植物澆水幾次。一個好的起點是持續 30 分鐘,每天約 3 次。

WIFI智慧插座讓設定和調整灌溉時間表變得超級簡單。

但需要根據氣候、季節和農作物來調整此時間表。

在炎熱的夏季,您可能會發現植物在高溫下開始枯萎。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建議將澆水時間增加次數,或增加灌溉時間,甚至加入不同的一個時段,例如改成每天澆水 5 次,每次 30 分鐘。這些灌溉水多餘的部分,都將流回集水桶。這可以很好的節省水資源。

選擇適合您的方法,並盡最大努力對農作物的健康做出反應。如果它們枯萎或被乾枯,則表示需要更多的水!

生長介質永遠不應該是乾燥狀態。不要害怕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灌溉。如果介質摸起來乾燥,則需要增加灌溉時間。

就時間而言,我建議將系統設定在日照週期上午 6:00、中午 12:00 和下午 6:00 運行。這正是對農場有用的方法,請隨意調整它以滿足農作物的需求,但保持灌溉間隔,大約六個小時是一個很好的經驗法則。

根據荷蘭桶灌溉系統的設計,並不會讓植床桶積水,大量灌溉造成根系無法好好利用呼吸作用的狀況,不再像水耕深水式問題那麼嚴重。我們使用的生長介質將具有良好的排水性,並且植物的根部只能吸收一定量的水,然後多餘的水就會排回集水桶。 同樣,唯一的問題是電力的損耗,所以如果覺得農作物需要更多的水,請隨意安排讓灌溉系統更頻繁地運作。 

雖然大多數人只用水泵定時器就可以了,但一些更有經驗的種植者卻更傾向依賴WIFI智慧插座。使用WIFI智慧插座(可以在蝦皮或露天拍賣商場上找到這些WIFI智慧插座),您可以在智慧手機上連接和控制定時器、加熱器(用於加熱集水桶中的水)和植物燈。這樣,荷蘭桶灌溉系統中的幾乎所有東西都可以得以自動化和監控。

總結

無論您是剛接觸栽培還是經驗豐富的老手,荷蘭桶灌溉系統都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它因其種植番茄辣椒黃瓜等大型農作物的卓越能力而受到專家們的青睞,但幾乎任何農作物都可以在荷蘭桶灌溉系統中種植。強烈推薦荷蘭桶灌溉系統這個方法並建議大家嘗試!

文章參考鍊結:https://reurl.cc/x6Aoa1



科學家首次揭示,利用伴生萬壽菊,來保護番茄等作物,可以驅趕粉蝨,避免侵害。

澳大利亞 紐卡斯爾大學自然與環境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以證明世界各地的園丁們,世代相傳的秘密。萬壽菊驅趕番茄上的粉蝨
專家們今天(3月1日)在PLOS ONE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專家們已經確定了由萬壽菊釋放的檸檬烯,是阻止粉蝨進入番茄園的主要成分。 萬壽菊(Marigold)因為具備特殊氣味能夠驅蟲與防治線蟲等多重特性,廣受農夫及園藝家的歡迎,是重要的伴生植物companionplant)。研究證實昆蟲發現了檸檬烯的氣味,並因為這強大的氣味而放慢了速度。
大規模應用
該研究的發現有可能為開發更安全,更便宜的農藥替代品敞開了另一條道路。
由於檸檬烯可以驅趕粉蝨而不是殺死它們,因此使用檸檬烯並不會產生抗藥性,而且研究顯示,檸檬烯不會影響番茄的質量。 防制粉蝨所要做的,只是在番茄田中穿插種植萬壽菊,或在番茄植株之間懸掛少量的檸檬烯,以使氣味可以散佈到番茄葉片中。
實際上,由Colin Tosh博士和Niall Conboy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表明,可能開發出一種類似於空氣清新劑的產品,其中含有純檸檬烯,然後可以將其掛在溫室中,以通過檸檬烯的氣味來混淆粉蝨。讓他們遠離番茄
紐卡斯爾大學的博士生Niall說:“我們與許多園丁交談,他們知道萬壽菊可以有效地保護番茄免受粉蝨侵害,但從未經過科學證實。
“我們發現從萬壽菊中大量釋放的化學物質是檸檬烯。這很令人興奮,因為檸檬烯價格便宜,空氣中只有一種微弱的氣味,無害且比農藥使用風險低得多,尤其是當您從事有機農業。
“大多數殺蟲劑都噴灑在農作物上。這不僅殺死了目標害蟲,而且還殺死了一切,包括害蟲的天敵。”
檸檬烯約佔柑橘皮油的90%,是家用空氣清新劑和驅蚊劑中常見的成分。
Colin Tosh博士說:“通過在番茄附近種植萬壽菊或通過使用純檸檬烯藥匝,在室內和室外使用檸檬烯的潛力很大。使用檸檬烯的另一個重要好處,是不僅對蜜蜂這類授粉昆蟲十分安全,而且萬壽菊提供蜜蜂的花蜜,對授粉至關重要。
“這樣驅趕粉蝨的農藥替代方法,不僅減少農藥的使用,並將更多的動植物多樣性,引入農業和園藝系統。”
研究人員進行了兩次大型溫室試驗。 他們在第一個實驗中利用伴生萬壽菊,確定驅蟲效果十分有效,並且萬壽菊是一種有效的伴生植物,能使粉蝨遠離番茄
在第二個實驗中,研究小組使用了一台機器,使他們能夠分析植物釋放的氣態和揮發性化學物質。 通過這種方法,他們能夠確定從萬壽菊中釋放出的化學物質。 他們還確定,穿插的萬壽菊與其他伴生植物(粉蝨不喜歡)不會增加或減少驅蟲效果。 這意味著粉蝨的非寄主植物可以排斥它們,而不僅僅是萬壽菊。
惡名昭彰的害蟲
粉蝨成蟲是一種以植物汁液為食,微小蛾類昆蟲 它們通過叮咬,會傳播多種 植物病毒,其排泄物蜜露會促進植物枝葉上黴菌的生長,稱為煤灰病,讓農夫遭受嚴重的損失。
Colin Tosh博士表示:“成年粉蝨及幼蟲都會排泄很多蜜露。覆蓋在樹葉上的蜜露,會引發媒煙病,減少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使同化作用降低,糖分製造減少,甚至使水果無法銷售。”
進一步的研究將集中在開發一種三伴植物混合物上,該混合物將驅除番茄的三種主要害蟲-粉蝨紅蜘蛛薊馬
從長遠來看,研究人員旨在發布一份指南,著重介紹伴生植物作為農藥的替代品,該指南將適用於各種園藝問題。

故事來源:

談永續農法之共榮作物栽培(上)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王錦堂

   前言

  共榮作物的栽培,據蘇俄葉佈先氏(日本岡 豐氏譯)指出,其方法大致可分間作法(亦稱併作 法)、混作法、擊退法、誘引法等,雖方法有別,作法不同,但各有長處而目標一致,應視各作物 有機栽培時之適宜性,而適當選擇應用。

間作為不同作物栽培於相近株旁處而有助於發育。

混作法為組合兩種或以上相互適當的作物,促進營養吸收互相不影響生長。

擊退法為利用有異味的不同作物由近處擊退害蟲。

誘引法為種植害蟲喜好的作物於近處,從主作物誘開害蟲之為害等。

   永續農法除了大量使用不同有機資材充當作物營養、並用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化學性,促進微生物族群繁殖外,同時也講求利用作物與作 物、亦即土地利用上有利之耕作體制,如多作 ( succesion cropping )、間作( inter cropping )及混作 ( companion cropping ) 等之集約栽培。與地方及地下部分對於空間與水分、養分及日光等生長因素 之配合利用。此外,並期有益見蟲如天敵之生物 防治與忌避驅隔而達到減少病蟲之目的。據有關文獻記載,已有玉米、馬鈴薯、毛豆、大蒜等很多種之合宜共榮、有益及不合共榮等作物,可資栽培參考。

 甜玉米與菜豆  

日本自然農法若葉會栽植 60 多種蔬菜供應 600戶消費者需要,他們利用青蔥與青椒間作, 因蔥的根中含有相生相剋物質,可幫助青椒抵抗蟲害,若將青蔥植於青椒四周,使其根部糾纏在一起,效果會更好。茄科和韭類、瓜類與青蔥的共作等都有很好的成效。美國、法國、英國、西德、瑞士等亦都陸續組織國際永續農業連盟推行 研究及拓展栽培。

  台灣過去推行稻田的糊仔及間作栽培有一期作水稻與甘藷、瓜類、毛豆、甘蔗、茭白、葡萄等間作,以及二期作水稻與豌豆、大豆、番茄、馬鈴薯、葉菜類等間作。在一般單期作及旱地的輪作及間作栽培區更是五花八門,不勝柭舉,顯示台灣農作的高度栽培技術及集約化耕作制度,共榮作物之利用早已開始,惟尚需繼續探討其有關桔抗問題及共榮作物之利用,與有機質肥料對共榮作物的肥效。台灣由於氣候環境特殊,現有品種在不施用農藥管理經營下,作物相互間作的可行性,有待選出合宜組合,以供永續農法共榮作物之利用參考。

  毛豆與嫩莖萵苣     毛豆與白菜間作 

內容
  為加強農戶在永續農法的理念與環境條件 的利用等,以擴大普遍進行共榮作物栽培而增進產量及品質,特分述其基本觀念、耕地環境、管理條件等,供有志於永續農法之共榮作物栽培者 參考:

(一)果蔬永續栽培基本觀念

  台灣位於亞熱帶,氣候溫和,四季均可栽植作物,而其生長迅速。由於農戶栽培技術進步,肥培管理良好,其所種果蔬質量頗好,惟其成果大部係來自農戶的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及多種特殊資材所促成,迨至目前己有不少產品感染大量農藥殘毒及土壤集積過量有害鹽類和重金屬等污染現象,為避免此種污染,極待各位農戶配合政府推行的環保政策及永續農法,亦即永續性農業計畫進行補救與改善工作,在面對經營永續農法上,各位農戶應具備務實,推已及人,參照已有標準之自然農法執行基準(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一台灣版) 實施,到照顧眾人,即克己助人之基本原則,避免乘機獲取暴利之觀念,紮實逐步邁向真正永續性農業栽培才能有健康的明天。

冬大蒜與花豆

(二)永續農法栽培耕地環境

  選擇具有自然隔離或區域地段,地形平坦而不積水或稍傾東、南、西向,但敘斜面作業危險 性低,生產勞動效率高之耕地,其氣候、土壤可適宜一般作物生長或可以適宜一般作物生長或可以適地適作經營管理的栽培環境。並具有確保安全灌溉水源,避免被污染,而水質優豐給水方便,土壤排水良好,乾濕容易調節,又農地光照充足,其散亂光之利用效率高者,將可促生產果蔬著色佳,味濃香之質量兼優食品。

(三)經營管理條件

  選屬自耕農地,將可能長期經營,確保增進地力,面積範圍及栽培作物種類應以自家人力能工作負擔者為宜,惟可配合規畫予以機械化。若有市場消費需求者,應視季節與自身經濟能力,分配以露地或設施栽培經營,而配合精緻自動化,發揮其資源能限,將更易成功。

  如能以研究班、社區為作業團體,在預設之農忙時期相互支援,解決農時限制及勞力不足,即更可發揮巨大的團隊合作效果,生產鄉土化的永續農法企業農產品。

共榮作物的栽培法及功效

  共榮作物栽培法及其重點功效為:

間作法亦稱併作法:間作法之主作物及間作物組合,其有益情況及功效為作物對作物及空間對空間的營養吸收,保持土壤水分,減少土壤浸蝕,減少病蟲害等,例如:芹菜與韭菜 在生長至茂盛時近芹菜旁韭菜仍可得伸直生長,並有享受充足日光的機會。不斷草與菜豆之根群深度互異,可從不同土層處吸取營養及生長。在萵苣與羊角豆時因羊角豆生長較慢,等到需要較大空間時萵苣將可收穫。間作萬薵菊等時植株的根會分泌出的物質鄰近線 蟲無法靠近。如曇苔屬作物根會分泌橄欖油,可中和酸性中土壤,有益於不耐酸性作物。橄欖油亦會抑制線蟲孵化繁殖。萬壽菊亦宜與馬鈴薯、草莓、番茄、薔薇共植發揮其功效。金蓮花與甘藍、胡瓜、番茄、胡蘿蔔、果樹等均共植,而促進主作物生長。深根作物 包含雜草會將主作物生長必要的礦物質,由下層送上地表層提供更多營養。亦即一般作與 其適宜間作作物併作結果,作物生長好,風味佳,營養素增加,害蟲為害減少。

混作法:自然界的旱地及林木間異種作物群生處,有作物相互被包圍生育者,其延長生長 機會比單一栽培者長久,係因單作易被害。單一作物時因集合並發散很強烈的化學物質誘引昆蟲而很容易被找到害。混作時有作物會產生對抗的化學物,有些作物會生產促使昆蟲 發育異常,發生變態的荷爾蒙。但昆蟲亦有產生對抗對自己不利的化學物質能力,可對抗有毒物質的酵經新陳代謝排於體外,又昆蟲亦有將毒物貯存於體內的另一種防禦手段,採用混作法可視作物、氣候環境、經營必要而自行選定,對主作物或兩者都有益者予以栽培。
擊退法:有些果菜園會被害蟲全荒廢了,其實亦有些作物昆蟲不喜歡依靠的,如大蒜、除蟲菊、薄荷、雛菊等對一般害蟲及萬壽菊之對線蟲等。作物有擊退害蟲效應者,例如:大蒜、韭菜、洋蔥之猛臭對昆蟲有效,大蒜及大蒜汁濆霧液對果樹亦有效,紅洋蔥種於桃、蘋果樹旁,桃不著生鮮苔,蘋果不生蚜蟲。洋蔥苗點植於蔬菜行間害蟲可激減,於花叢間同樣效果。其他如香草、艾菊之香辛作物可對害蟲的擊退亦由栽培農戶之觀察發現。證實 在較長的期間有很大的效果表現。故可依栽培主作物的需要而慎選副作物的組合,以發揮擊退效果,另外選擇抗蟲強的品種更是永續農法栽培的一大重點。

誘引法:係由副作物從高價值主作物誘引其害蟲之法。由於在主作物集結之害蟲無法簡單用手捕到,故栽培副作物誘引主作物的害蟲來寄生,或使成為天敵捕食主作物害蟲之繁殖場所。其誘引亦由栽培農家本身經長年之觀察、實驗所體驗到的。但對使用副作物誘引亦有持反論者,謂主作物對害蟲若無魅力即無必要誘引。而在實際問題上誘引作物的栽培確有其必要及效果,如大規模棉花田種苜蓿時則可引開金龜子為害。小規模之旱地亦有幾個組合發現,即由主作物番茄引開雀蛾,在副作物細幹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肥大的幼蟲而捕捉。從高價值的主作物誘引豆金龜子時,可使用副作物白色之百日草、白玫瑰或無臭之萬壽菊。豆金龜子亦可被大豆吸引,可犧牲大豆一種副作物而能幫助其他如甘藍、胡蘿蔔、花椰菜、萵苣、洋蔥、香芹菜、碗豆、馬鈴薯、蕉菁等主作物,又種植金蓮花亦可將果樹等主作物的蚜蟲吸引,如此以誘引作物將主作物的害蟲齊集於副作物時施放益蟲天敵即可處理這些害蟲,又誘引副作物亦可供益蟲天敵作繁殖用,惟組合選擇上需要特別予以配合。

談永續農法之共榮作物栽培(下)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王錦堂  

三、共榮作物之利用研究經過及成果

( 一 ) 化學肥料與有機肥料對作物單作產量及糖度之影響

  1989 至 1991 年秋作石岡一處及大村三處,計四處甜玉米單作田間試驗,結果顯示施用有機肥區比化肥區鮮穗增產 2.9 至 55.8% ,產量較低之年度增產幅度較大,但產量較高之年度則增產幅度 較小,平均增產 20.5% 。甜玉米糖度化肥區12.3 °至 16.5 ° Brix ,有機肥為 13.3 °至 16.4 ° Brix ,有機區平均增加 1.1 ° Brix 。馬鈴薯 1989 年冬作有機肥區比化肥區減產 13% ,毛豆 1990 年及 1991 年春作三處 中除有一處減產 12.4% 外,最高可增產 29.1% ,平均增產 10.7% ,大蒜在 1990 及 1991 年冬作有機區分別有 0.2% 及 11.4% 增產,平均增產 5.8% ,提高糖度 2. 8 ° Brix 。上述十處平均結果,施用有機肥比化肥增產 11.3% ,顯示有機肥對提高甜玉米、毛豆大蒜產量有顯著的效果。馬鈴薯有機質肥料 區沒有增產效果原因,可能由於有機區塊莖比重較輕之影響有待進一步探討。兩種肥料處理之間在 1989 年秋作甜玉米產量、 1991 年秋甜玉米糖度、 1990 及 1991 年春毛豆產量、 1991 年冬大蒜糖度 等均達顯著差異。

  永續農法意在回饋自然大地吸收之物,而在此一前提下,台灣生產的大量牛糞、豬糞、雞糞、稻草、樹皮、米糠、大豆粕、花生粕等作成堆肥,均可應用為作物的營養,及改良土壤理化性、生物性,同時並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目前臺灣一般土壤都有顯著劣化的趨勢,惟在不同作物、土壤、氣候情形下的有機資材的應用技術,包括堆製 ( 腐熟程度與碳氮比範圍 ) 與施用 ( 基追肥 與資材選用 ) ,應使有機資材能揮其效率,提高作物品質,改善土壤理化性及生物性,本試驗顯示 有機質肥料的功效比化學肥料高出很多,證實有機資材的應用確有其貢獻。

( 二 ) 間作與單作對甜玉米產量及糖度之影響

  有機肥的施用在 1989 至 1991 年秋作,對單作甜玉米的產量及糖度改進有明顯的效果。甜玉米間作矮性菜豆、毛豆有增產的效果,間作蔓性菜豆造成甜玉米減產,但在統計上,除 1989 秋大村試區產量、糖度達差異顯著外,餘均無顯著的差異,但由於除主作物外,尚有間作物可接收穫, 因而並不致造成損失。

  據張道鎔氏指出中國大陸四川盆地的傳統耕作制中,蔬菜多行間作,即中間種苕子、黃豆或 花生,綠肥翻犁後又種蔬菜。在種植方面,於玉米莖下種黃豆、豇豆,瓜類下種蔥蒜、畦埂上種 生薑或葉菜。一般蔬菜中萵苣、蘿蔔、韭菜、小白菜常年皆有、韭菜和蕹菜可收二、三次,從秋 至初夏撒播豌豆、青豆都有,間作方式繁多,在市郊菜區蔬菜充分利用地積和光能精耕細作。在 峽谷區的傳統耕作制中,於種甘蔗前期或蔗行間種瓜類茄菜及碗豆。果樹方面如柑桔、枇杷均沿 河台階地稀植栽培,間作綠肥或花生,作覆蓋作物。由上述顯示間作在傳統耕作中,早已盛行於 大陸及各國,而對季節的需求亦有巧妙的,多彩多姿的生態應用理念及創作。

( 三 ) 間作對馬鈴薯產量及影響

  1989 年冬作馬鈴薯間作區在有機肥的施用下,比單作區的 16,720kg/ha 有 5.0% 至 6.5% 的增產, 亦即間作時馬鈴薯並不受間作物影響,反而有共榮增產趨勢,惟處理間並未達顯著差異。間作處 理較單作增產係因馬鈴薯大塊莖數及大塊莖重增加使然。

( 四 ) 間作對毛豆產量之影響

  1990 年春作毛豆在有機肥施用下,在石岡間作蔥區比單作區的 1,334kg/ha ,主作物毛豆仁有 6.1% 的增產,惟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在大村則間作白菜及蘿蔔區,比單作區豆仁產量 1,070k/ha , 分別有 9.9% 及 0.6% 的毛豆仁增產。間作白菜區對間作蔥區呈顯著差異。

( 五 ) 間作毛豆產量之影響

  1991 年春作大村的毛豆有機肥單作區 3,282kg/ha ,比化肥區的豆仁產量之 2,846kg/ha 增產 15.3% 。有機肥區毛豆間萵苣、白菜、蘿蔔區,比單作化肥區分別 47 、 47 及 58% 於主作物豆仁增產。施用化肥區的毛豆間作白菜、萵苣、蘿蔔區,比單作化肥區 有50 、 39 及 55% 的主作豆仁增 收,顯示間作區不管在施用化肥或有機肥情況下,主作物產量均比單作區較好,可增產豆仁,處 理間並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 六 ) 化學肥料與有機肥料對大蒜單作與間作產量及糖度之影響

  1990 及 1991 年大村試驗結果顯示、單作大蒜施用有機肥產量 6,422 及 5,885kg/ha 比施用化肥區的 6,412 及 5,281kg/ha 分別有 0.2% 及 11.4% 的大蒜鮮莖增產,以及 2.8 ° Brix(1991 年冬作 ) 的糖度增加。 但在 1990 年冬作。施用化肥處理區的間作比單作並無增產表現 ( 主作物大蒜反而減產 21.3% 至 23.3%) , 1991 年冬作,大蒜間作胡蘿蔔比單作 有7.9% 的大蒜增產及 0.5 ° Brix 的糖度增加。在施用 有機肥處理區, 1990 年冬季間作比單作則無增產表現 ( 主作大蒜減產 0.5% 及 4.9%) ,但 1991 年冬作則間作胡蘿蔔比單作有 5.6% 的大蒜增產。兩年冬作平均顯示,施用有機肥單作大蒜鮮莖產量 6,154kg/ha ,比施用化肥單作大蒜平均鮮莖產量 5,847kg/ha ,主作物增產 5.2% 。施用有機肥區,大蒜間作處理在主作物雖無增產表現,但由於增加間作物收穫,平均分別多收花豆 2,397kg ,菠菜 44,285kg ,胡蘿蔔 19,265kg/ha ,整體而言,仍屬有利。 1991 年冬作的產量及糖度在處理間均有顯著的差異。

( 七 ) 有機肥料施用對土壤總體密度之影響

  單作有機肥區表底土土壤總體密度比化肥區的表底土 1.38 及 1.42g/cm ,分別減少 0.04 及 0.06g/cm ,而間作有機肥表底土比化肥區的 1.37 及 1.38g/cm ,分別均減少 0.07g/cm 。顯示無論間作或單作使用有機肥時土壤總體密度會減低,有益於作物根系的發育。

四、結語

  共榮作物可依上述栽培要點及栽培法進行整體組合工作,在有機質肥料及非農藥管理上,應對資材之選擇妥為設計規劃,動植物及礦物質肥料,需配合施用以提供充分的營養於營養生長期及生殖生長期做基追肥分別施用。有機質肥料以完全腐熟之粗大質材為上選,可選用魚粉、骨 粉、血粉、雞、豬、牛、鳥糞、米糠、豆粕、花生粕、稻草、綠肥、石灰石粉、蚵粉、海草、木灰、沼泥、樹皮、穀殼燻炭、酒、米醋、酵素、木酢等多種緩效與速效及不同要素別混合的質材待充分醱酵後施用,而以主作物三要素需量為計算,可視資材肥效的不同而加倍施用。又以田間 以工作方便為前提,計畫安排栽植何種共榮作物、合宜作物及病蟲忌避作物等並勵行輪作,以減輕病蟲害,而能以性費洛蒙誘殺,或寄生蟲、蘇力菌、石灰硫黃硫劑、脫脂牛奶、麵粉、機油、 肥皂粉、辣椒粉、煙草粉、除草菊、魚藤等資材防治。另外亦可視作物允許範圍飼養雞隻、覓食兼作補遺的害蟲防治。總之,自然農法之共榮作物栽培的成功,仍完全繫於有愛心人的信心、耐心與恆心使然,願共勉以收時效。

(轉貼)雜草別亂拔,雜草科學告訴你,懂雜草才能經營好生態呀!



這個一個小時多的演講,時間雖然久,但是內容十分精彩,若時間不夠可以從下列各章節的連結找到自己要的部分,但還是期望各位能夠好好聽完整堂課,對於有機農業的技術及思維,有非常大的助益。

主講者:黃文達
台大農藝助理教授
台大農試場管理組組長
有機栽培之雜草管理

雜草科學網 http://goo.gl/aKtaAk

認識雜草科學FB http://goo.gl/u2QSY3




3.有機栽培之雜草管理

4.結論 


(轉貼)免費的農業工具書


這邊列出一些魚菜共生朋友們可能用得到的免費工具書,希望能替大家省點銀兩。也歡迎大家提供你知道的資訊,我再補進去充實內容。

  • 工具書
  1. 藥毒所植物保護系統
  2. 作物施肥手冊
  3. 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4. 蔬菜作物營養障礙診斷圖鑑 
  • 總論
  1. 作物病蟲害診斷 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39.pdf
  2. 公害污染對植物之影響與鑑定案例介紹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64.pdf
  3. 粒狀污染物形態觀察與成分鑑定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62.pdf
  4. 農藥之合理與安全施用技術 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13.pdf
  5. 農藥標準規格與檢驗方法第11輯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37.pdf
  6. 農藥混合使用之技術 (藥試所何明勳)http://kmsafe.kinmen.gov.tw/upload/cht/attachment/f30529393f1b53fa2d10c6f4c7c77b2d.pdf
  7. 農作物汙染現場調查與損害查估技術http://tdares.coa.gov.tw/files/web_articles_files/tdares/1414/59.pdf
  8. 果園草生栽培的好處及注意要點 http://kdais.coa.gov.tw/files/web_articles_files/kdais/5380/267.pdf
  9. 作物營養診斷與合理化施肥 http://kdais.coa.gov.tw/files/web_articles_files/kdais/5396/283.pdf

  • 圖鑑 
  1. 臺灣草本植物種子彩色圖鑑I 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46.pdf
  2. 台灣草本植物種子彩色圖鑑II 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40.pdf
  3. 台灣草本植物種子彩色圖鑑III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36.pdf
  4. 台灣草本植物種子彩色圖鑑IV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31.pdf
  5. 台灣草坪雜草彩色圖鑑 http://www.tactri.gov.tw/wSite/ct?xItem=3826&ctNode=342&mp=11
  6. 菊科種子彩色圖鑑 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49.pdf
  7. 進口植物或其產品檢出之有害生物統計與圖鑑─雜草篇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65.pdf
  8. 臺灣農田草本植物種子圖鑑 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28.pdf
  9. 果園常見草本植物(合訂本) 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59.pdf

  • 雜草防治
  1. 農田雜草與除草劑要覽 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51.pdf
  2. 農地雜草管理與除草劑安全使用研習會專刊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32.pdf
  3. 休閒農牧及運動草地雜草識別與除草劑安全使用研習專刊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33.pdf
  4. 標準作業手冊系列 7 ─重要雜草監測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ublish/ebook/e-63.pdf

  • 動植物防檢局系列
  1. 病蟲害防治摺頁 http://www.baphiq.gov.tw/news_list.php?menu=&typeid=1378&typeid2=1953
  2. 病蟲害通緝摺頁 http://www.baphiq.gov.tw/news_list.php?menu=&typeid=1378&typeid2=1952
  3. 植物保護圖鑑 http://www.baphiq.gov.tw/news_list.php?menu=&typeid=1378&typeid2=1869
  4. 新發生植物有害生物專欄 http://www.baphiq.gov.tw/news_list.php?menu=&typeid=1378&typeid2=1951
  5. 出版品及文宣活動資料 http://www.baphiq.gov.tw/news4_list.php?menu=28&typeid=980


  • 各機關出版刊物連結
  1. 高雄改良場出版刊物 http://kdais.coa.gov.tw/view.php?catid=9
  2. 台南改良場出版刊物 http://tndais.coa.gov.tw/view.php?catid=2
  3. 台中改良場出版刊物 http://tdares.coa.gov.tw/view.php?catid=11
  4. 桃園改良場出版刊物 http://tydares.coa.gov.tw/view.php?catid=4
  5. 苗栗改良場出版刊物 http://mdares.coa.gov.tw/view.php?catid=8
  6. 花蓮改良場出版刊物 http://hdais.coa.gov.tw/view.php?catid=5
  7. 台東改良場出版刊物 http://ttdares.coa.gov.tw/view.php?catid=1330
  8. 茶業改良場出版刊物 http://teais.coa.gov.tw/view.php?catid=1539
  9. 種苗繁殖場出版刊物 http://tss.coa.gov.tw/view.php?catid=280
  10. 農業試驗所出版刊物 http://www.tari.gov.tw/publication/index.asp?Parser=99,9,52
  11.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出版刊物 http://www.tactri.gov.tw/wSite/np?ctNode=225&mp=11&idPath=213_225
(其他尚未整理納入的農業機關出版刊物請逕洽該機關官方網站)


◎ 個別作物栽培管理:太多了,請到農企業網路大學各作物栽培討論課程的教材區觀看

(轉發)有機農法中忌避作物的選擇與栽培

資料來源:王錦堂,「有機農法中忌避作物的選擇與栽培」,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 自然農法推廣中心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


  忌避作物(伴生作物)在有機農法中雖只佔了一少部分,但其功效卻是不容忽視的,它在有機農法技術上,從土壤的性質、土壤診斷、土壤的改良與管理、土壤培育及栽培樣式有密不可分的關,因為忌避作物的栽培有賴於健康的土壤,才能幫助陪同主作物安全順利地收成。
    

在有機農法的病蟲害對策上,食安質量等。指出可用害蟲的生態性及耕種性控制來抑制蟲害的發生。亦就是在資材的運用上可利用天敵、防蟲網、性費洛蒙、微生物資材、光線、銀色板、粘著帶、植物抽出物、矽藻土、苦楝油、海藻精、木酢液及忌避作物...等,來進行捕食、遮斷、誘引、攪亂、防止繁殖、誘殺及忌避作物混植來抑制害蟲。

  另外亦可在病原菌的生態性及耕種性來控制,抑制病害的發生。資材的運用上可以利用栽培綠肥、抵抗性品種、適期栽培、胚軸切斷育苗、接木育苗、利用無病種子、微生物資料、植物抽出液、湛水、太陽能、土壤改良、投入資材、調整土壤養分均衡、輪作及混作等,做為自然農法的病害控制方法。

  有機農法忌避作物之栽培,其方法大致可分為間作法亦稱併作法混作法擊退法誘引法等,雖方法有別,作法不同,但各有長處而目標一致,應視各作物有機栽培之適宜性,而適當選擇應用。間作法為不同忌避作物栽培於相近株旁處發揮其忌避功效而有助於主作物發育。混作法為組合兩種或以上相互間適當的作物,相互忌避保護促進營養吸收互相不影響生長。擊退法為利用有異味的不同忌避作物由近處擊退害蟲。誘引法為種植害蟲喜好的副作物於近處,從主作物誘開害蟲之為害等。

  有機農法除了大量使用不同有機資材充當作物營養,並用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化學性,促進微生物族群繁殖外,同時也講求利用作物與作物,亦即土地利用上有利之耕作體制,加多作(succession cropping)、間作(inter cropping)及混作(companion cropping)等之集約栽培。與地上及地下部分對於空間與水分、養分及日光等生長因素之配合利用。此外,並以忌避驅隔而達到減少病蟲之目的。筆者亦曾在數年前觀察玉米、馬鈴薯、毛豆、大蒜等與多種作物的間作、混作及其忌避功效,可以減少農藥之使用。
  薛莉莉日本自然農法若葉會 60 多種蔬菜供應 600 戶消費者需要,他們利用青蔥與青椒間,因蔥的根中含有相生相剋物質,可幫助青椒抵抗病蟲害,若將青蔥植於青椒四周,使其根部糾纏在一起,效果會更好。茄科和韭菜、瓜類與青蔥的忌避等都有很好的成效。

  台灣過去推行稻田的糊仔及間作栽培有一期作水稻與甘藷、瓜類、毛豆、甘蔗、茭白、葡萄等間作,以及二期作水稻與碗豆、大豆、番茄、馬鈴薯、葉菜類等間作。在一般單期作及旱地的輪作及間作栽培亦有多種忌避作物的參與而農作栽培甚為順利。目前台灣農作物的有機農法極需忌避作物的配合栽培,以減少替代農藥的使用才可確實做到土壤培育、保持地力、避免環境的惡化,人們才能獲得健康的生活。

  其他記載在栗田匡氏報告有歐洲薄荷 Pennyroyal 薄荷油可驅螞蟻、蚋、蚊、生葉擦皮膚防蚊。金蓮花 Nasturtium 種於球莖甘藍近處可驅其蚜蟲。蝦夷蔥(細香蔥)Chives 種於蘋果Apple近根基部可防瘡痂病,亦可防蘋果棉蚜,惟禾本科草根會分泌抑制蘋果樹周圍根先端生育。蘋果樹易引起馬鈴薯患疫病,漸熟的蘋果會發散微量的 Ethlin Gas(應為
 Ethylene Gas 乙烯) 抑制周圍樹木生長,惟會促進周圍植物的開花成熟。

燕麥根的分泌物會抑制杏樹的生育。菜園豆類有胡蘿蔔及花椰菜混植時生育最好,豆類因胡蘿蔔而助長生長,豆類與火焰菜及不斷草兩者會互助,豆類亦會助胡瓜及甘藍。

適當密度的韭菜及芹菜與豆類是很好的組合,但二者過於密植於豆類間時三者均會發育不良,一般地豆類會因洋蔥、大蒜及分蔥而生育不良。奄豆與馬鈴薯為良好的組合,其畦間為 3 英呎、株距 18 吋,在馬鈴薯間移植奄豆時顯示較早移植者,其發育均優於只種馬鈴薯。

美國園藝家,將 Green beans(四季豆) 與 Potato(馬鈴薯)  隔畦栽植,顯示蟲害發生較少。馬鈴薯可防 Mexican bean beetle(一種食葉瓢蟲) ,菜豆可防 Potato beetle(馬鈴薯的甲蟲)。


一、忌避作物的選擇

  在有機農法中忌避作物的選擇可分如下幾個類別,因各尚具有共榮及忌避功效,其栽培亦有所不同。
(一)
一般作物類‥‥包括食用作物類

 禾穀類:水稻、蕎麥。

 荳菽類:大豆、毛豆。

根用作物:甘藷。
(二)
飼料作物‥‥牧草類:紫苜蓿。

綠肥:太陽麻、野碗豆(苕子)。
(三)
蔬菜‥‥葉菜類:萵苣、結球萵苣、芹菜、大茴香、茴香、胡荽、芸香。
    花菜類:花菜苔。
    嫩莖類:蘆筍。
    鱗葉鱗莖類:大蒜、青蔥、洋蔥、韭菜、紅蔥頭。
     根菜類:胡蘿蔔、蘿蔔、廿日蘿蔔、馬鈴薯、洋山葵。
     果菜類:番茄、辣椒。
    豆類:菜豆。
(四)
特用作物‥‥煙麻類、大麻、苧麻、蓖麻、香茅草、菸草、刺蕁麻。
(五)
花卉‥‥香草類包含藥草類:薄荷、除蟲菊、蝦夷蔥(香蔥)、迷迭香、 立麝香草、鼠尾草(一串紅)、紫苑、金盞花、波斯菊、苦艾菊、百日草、萬壽菊、金蓮花、大理花、紫丁草、矮牽牛、天竺葵。
(六)
其他:樟樹、柏樹、胡桃、梓木、麻醉木、香芬草、苦苓、香茅草。

二、忌避作物的栽培實例

(一)蔬菜類:據八木晟氏指示

1﹒蔥、韭菜與西瓜的混植栽培  西瓜與甜瓜的栽培在北海道共和町發跡而出名。後因連作障害嚴重枯死,尤其因Fusalium (鐮孢菌:瓜類萎凋病、蔓割病的病原)而引起的蔓割病更是嚴重,雖經土壤消毒,但因成本、安全性問題,且只能做為一時的解決,故隨後被判斷用土壤消毒不適而中止使用。 

1986 年在楞木縣由於蔥對匏瓜的混植效果被肯定因為發現西瓜的蔓生育良好,根面絲狀菌減少,根褐變度降低。香瓜的混植蔥亦獲得同樣結果。其栽培法為蔥播程天移植於盆側,瓜苗則移植於盆中央,並於適期定植於本圃。剛開始時生產者是半信半疑,至目前蔥的混植已廣及整個地區。惟蔥的混植不但在瓜類根部,在其蔓藤先端亦應種植才可完全根絕病害。

2.蔥、韭菜混植防治病菌
  蔥、韭菜等蔥屬(包括大蒜、分蔥等)均含有多量硫黃化合物,因這些化合物為蔥屬間特別有的強烈異臭,且具有抗菌作用。同樣地加萬菊亦是,在這情況下萬壽菊的根亦會分泌含硫黃化合物而對線土顯示'忌避作用。蔥、韭菜根的位置希望能在對象作物(混植作物)所伸長的根部相同住置,使由蔥、韭菜等的寄生菌核菌之拮抗作用,而來抑制病害菌的繁殖。


    蔥、韭菜等忌避作物的栽培,因番茄根較深以混植韭菜較宜,定植時番茄的根需置於韭菜的根上,又因任何一個根感染即會引起枯死,故畦上部位亦需種植韭菜以防半身萎凋病等。
  淺根而廣伸的作物如香瓜、西瓜、南瓜等則較宜與蔥混作,如草莓的母株即以 l 株伴種l支蔥,已伸長蔓莖的伴種 2 支蔥,又如菠菜等撒播者即每隔 30 公分縱橫各種l支蔥苗為宜。

(二)香草類

  據栗田匡氏等謂多數的香草對其附近的植物均有良好的影響,所有的蔬菜大部分均領受到良好香草類的恩惠香味,諸如蝦夷蔥(細香蔥)、立厲香草、鼠尾草、紫苑、香芹菜、歐洲薄荷、牛藤草薄荷、紫丁草、TarragonMarioramLovage等均是,惟苦艾草及苗香則不如此,其臭味較濃。倘若將這些香草種植於栽培床的床端或境栽,則這些作物均將會得到拒絕紋白蝶般地亦對某種害蟲一樣地那麼有忌避效用。

  香草混作功能:栽種香草類有個好處,在於只要將少數的香草種植於菜園的周圍或畦端,則可使其芬芳香味放出於空氣中。有些香草因近處種有蕁麻,因受其刺激而香草會增強其香味或臭味。
  種植於蕁麻邊的薄荷,其精油量會增加約 2 倍。而蓍草(Yarrow)則會促使香草的香味提高。混植有香草的作物總比單獨栽培的更堅實而密生地生育。作物在非常貧弱的石礫地間作如下述香草時可在短期間內,即會有非常密生的狀態形成,諸如:立麝香草、芸香、牛藤草薄荷、鼠尾草、歐洲草薄荷、st.Johnswort,及歐洲苦艾草等就是。香草是使優良菜園的耕作得以維持的另一功勞,就是能由生物學的來防治害蟲及病害。總之;可以說是預防勝于治療。在自然界,並非只靠單一作物就能到處來從事生產,不限於個別的作物,就連風景亦都採用單一的栽培方法的話那就會害病了。
三、忌避作物的種類
《表一、忌避作物的種類》
忌避作物名
科 別
防除病蟲害名
大茴香Anise
繖花科
雀蛾、蚜蟲
茴香Fennel
繖花科
蚜蟲
胡荽Coriander
繖花科
多種蟲類
芹菜Celery
繖花科
紋白蝶
蝦夷蔥Chives  
石蒜科
蚜蟲、蘋果黑星病、瘡痂病、野兔
大蒜Galic 
石蒜科
潛樹皮害蟲、蚜蟲等多種蟲類、象鼻蟲
孤挺花Amaryllis
石蒜科
鼴鼠、老鼠、狗、貓
薄荷類Mints  
唇形科
紋白蝶、蠅類、老鼠、螞蟻、黃條葉蚤、蚜蟲
迷迭香Rosemary  
唇形科
紋白蝶、胡蘿蔔蠅、夜盜蟲、蝸牛、蛞蝓、蘋果棉蚜

 
 
立麝香草Thyme  
唇形科
紋白蝶
鼠尾草Sage 
唇形科
紋白蝶、胡蘿蔔蠅
牛藤草薄荷Hyssop  
唇形科
誘引豆金龜子、紋白蝶
歐洲苦艾草Southernwood  
菊科
紋白蝶、粉蝨、蛾
紫宛Camomile
菊科
疫病
金盞花Potomorigold
菊科
蚜蟲、線蟲、夜蛾、蘆筍長頸葉蟲
波斯菊Cosmos
菊科
多種蟲類
白花除蟲菊Pyrethrum
菊科
多種蟲類
苦艾草Absinthium
菊科
紋白蝶、黃條葉蚤、蛾、胡蘿蔔蠅、蚜蟲、螞蟻、粉蝨
百日草Zinnia
菊科
瓜實蠅、蕃茄夜蛾、蚜蟲、瓜葉蟲、誘引金龜子
萬壽菊Marigold
菊科
土中線蟲、蕃茄粉蝨、幼蛾、溫室粉蝨
結球萵苣Lettuce
菊科
黃條夜蚤、溫室多種蟲類
艾草菊Tansy
菊科
豆金龜子、瓜葉蟲、瓜實蠅類、螞蟻、蛾
大理花Dahlia
菊科
土中線蟲
紫丁草Borage
紫草科
紋白蝶番茄夜蛾、雀蛾
洋山葵Horse-radish
十字花科
蘋果MoniHia、增馬鈴薯抗病力
辣椒Hot pepper
茄科
蚜蟲、薊馬、螟蟲
矮牽牛Petunia
茄科
蠅類、蚜蟲、螞蟻、豆類害蟲、浮塵子
檞樹Oaks
殼斗科
蛞蝓、切根蟲、椿象
全蓮花Nasturtium
金蓮花科
蚜蟲、溫室粉蝨、椿象、果樹粉蝨、棉蚜
蕎麥Buckwheat
蓼科
叩頭蟲幼蟲
白花天竺葵Geranium
牛兒科
誘引豆金龜蟲、葉蟬
太陽麻Crotalaria
豆科
甘藷根瘤線蟲、南方根腐線蟲
野碗豆Hariyvetch
豆科
切根蟲、夜盜蟲、鼠類
《表二、害蟲與忌避作物名》
害蟲名
忌避作物
夜盜蟲Armyworm
迷迭香、野碗豆、除蟲菊、大蒜、辣椒
切根蟲Cut worm
柏樹皮及葉、野碗豆、艾草菊、迷迭香、除蟲菊
峨類Moths
薄荷類、歐洲苦艾草、金盞花、苦艾草、百日草、艾草菊、大茴香、三德利那、紫丁草、萬壽菊、迷迭香、鼠尾草、金蓮花、麝香草、亞麻、芹菜、荊芥、蕁麻
紋白蝶Cabbage worm
鼠尾草、芹菜、薄荷類、迷迭香、立麝香草、歐洲苦艾草、苦艾草、紫丁草、香茄、牛藤草薄荷、大麻
蚜蟲Aphid
大茴香、茴香、迷迭香、大蒜、矮牽牛、金蓮花、薄荷類、苦艾草、蝦夷蔥、除蟲菊、百日草、辣椒、胡荽、艾草菊、金盞花、蕁麻
黃條葉蚤Fleabeetle
馬鈴薯與矮性菜豆間作、甘藍與蕃茄混作、胡瓜根基部播廿日蘿蔔2-3粒種子、亞麻、艾草菊、薄荷類、百日草、結球萵苣、山葵、荊芥、苦艾草、萬壽菊、蕁麻
潛蠅類Miner,Maggot,Fly
番茄、芸香、艾草菊、苦艾草、亞麻、鼠尾草、薄荷類、迷迭香、胡蘿蔔與洋蔥混植相互驅除、波羅門參、韭菜、萬壽菊、針葉樹新鋸削、百日草、金蓮花
薊馬類Thrips
辣椒
齒蝨類Spider mite
歐洲苦艾草、萬壽菊、苦艾草、金蓮花、洋蔥、大蒜
椿象Bug
金蓮花、大豆、柏樹皮及葉、艾菊草
象鼻蟲Weevil
蕎麥、大蒜
浮塵子Hopper
白花天竺葵、萬壽菊、大理菊、矮牽牛、薄荷類
金龜子Chafers
由白花天竺葵、百日草、牛藤草薄荷等誘引。艾草菊、曼陀羅、芸香、大蒜
線蟲Nematode
萬壽菊、太陽麻、大理花、金盞花、蘆筍
蛞蝓Slug、蝸牛Snail
苦艾茶、木灰、迷迭香、柏樹皮及葉
螞蟻Ant
艾草菊、荷蘭薄荷、歐洲薄荷、矮牽牛、苦艾草
鼴鼠Mole Rat Mice
野碗豆、多年生甜豆、荷蘭薄荷、大戟、篦麻、宿根野碗豆、孤挺花、水仙、灌木狀接骨木葉
Mosquitoes 畜蠅Horsefly
豆類、蓖麻、歐洲薄荷、迷迭香、苦艾草、九層塔、歐洲苦艾、梓木、野碗豆、香茅、胡桃類
野兔Hare
蔥類、蝦夷蔥
  
 為提供加強農戶在有機農法的理念與環境條件等,以擴大普遍進行忌避作物栽培而增進產量及品質起見,特分述其基本觀念、耕地環境、管理條件等,供為有志於有機農法之忌避作物的栽培者參考。

一、果蔬有機栽培基本觀念 

  本省位於亞熱帶,氣候溫和,四季均可栽植作物,而生長迅速。由於農戶栽培技術進步,肥培管理良好,其所種果蔬質量頗好,惟其成果大部係來自農戶的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及多種特殊質材所促成,迨至目前已有不少產品感染大量農藥殘毒及土壤累積過量有害鹽類和重金屬等污現象,故亟待各位農戶配合政府推行的環保政策及有機農法。在面對經營有機農法上,各位農戶應具備務實,推己及人,參照自然農法執行基準(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台灣版),做到照顧眾人,即克己助人之基本原則,避免乘機獲取暴利之觀念,紮實逐步邁向真正有機農業栽培,才能有健康的明天。

二、有機農法栽培耕地環境

  選擇具有自然隔離或區域地段,據松本和夫氏以地形平坦而不積水或稍傾東、南、西向,但斜面作業危險性低,生產勞動效率高之耕地,其氣候、土壤可適宜一般作物生長或可以適地適作經營管理栽培環境。並具有可確保灌溉水源安全,避免被污染,而水質優豐給水方便,土壤排水良好,乾濕容易調度,又農地光照充足,其散亂光之利用效率高者,將可促生產果蔬著色佳,味濃香之質量兼優食品。

三、經營管理條件 

  
選屬自耕農地,將可能長期經營,確保維護增進地力,面積範圍及栽培作物種類應以自家人力能負擔者為宜,惟可配合規畫予以機械化,使有運輸之便,並有市場消費需求者,應視季節自身經濟能力,分配以露地或設施栽培經營,而配合精緻自動化,發揮其資源能限,將更易成功。如能以研究班、社區以作業團體,在預設之農忙時能相互支授,解決農時限制及勞力之不足,即更可發揮巨大的團隊,生產鄉土化的有機農法企業產品。

忌避作物栽培法及其重點功效
據龍岡豐、葉佈先分為四大項,分述如下:

一、間作法(併作法)

  間作法之主作物及間作物組合,有益情況及功效為作物對作物及空間的營養吸收,保持土壤水分減少土壤侵蝕,減少病蟲害等,例如:芹菜與韭菜在生長至茂盛時近芹菜旁韭菜仍可得伸直生長,並有享受充足日光的機會。不斷草與菜豆之根群深度互異,可從不同土層處吸取營養及生長。再萵苣與羊角豆時因羊角豆生長較慢,等到需要較大空間時萵苣將可收穫。間作萬壽菊等時植株的根會分泌出鄰近線蟲無法靠近的物質,如曇苔屬作物根會分泌橄欖油,可中和酸性土壤,對線蟲孵化繁殖會抑制,而宜與馬鈴薯、草莓、番茄、薔薇混作發揮其功效。金蓮花與甘藍、胡瓜、番茄、胡蘿蔔、果樹等均可混作,而促進主作物生長。深根作物含雜草會將主作物生長必要的礦物質,由下層送上地表層提供更多營養。亦即一般作與其適宜間作物併作結果,作物生長好,風味佳,營養素增加,蟲害為害減少。

二、混作法

  
自然的旱地及林木間異種作物群生處,有作物相互被包圍生育者,其延長生育機會比單一栽培者長久,係因單作易受被害。單一作物時因集合並發散很強烈的化學物質誘引昆蟲而很容易被找到為害。混作時有些作物會產生對抗的化學物,有些作物會生產促使昆蟲發育異常,發生變態的荷爾蒙。但昆蟲亦有對抗對自己不利的化學物質能力,可對抗有毒物質的新陳代謝排於體外的酵素,又昆蟲亦有將毒物貯存於內的另一防禦手段,採用混作法可視作物、氣候環境、經營必要而自行選定,對主作物或兩者都有益者予以栽培。

三、擊退法

  
有些果菜園會被害蟲給全荒廢了,但其實亦有些作物昆蟲不喜歡依靠的,如大蒜、除蟲菊、薄荷、雛菊等之對一般害蟲及萬壽菊之對線蟲等則是。作物有擊退害蟲效應者,例如:大蒜、韭菜、洋蔥之猛臭對昆蟲有效,大蒜及大蒜汁噴霧液對果樹亦有效,紅洋蔥種於桃、蘋果樹旁,桃不著生蘚苔,蘋果不生蚜蟲。洋蔥苗點植於蔬菜行間害蟲可激減,於花叢間亦可。其他如香草、艾菊等之香辛作物可對害蟲的擊退亦由栽培家農戶之觀察發現,證實在較長的期間有很大的效果表現。故可依栽培主作物的需要而慎選副作物的組合,以發揮擊退效果,另外選擇抗病蟲強的品種更是有機農法栽培的一大重點。

四,誘引法

  
係由副作物從高價值主作物誘引其害蟲之法。由於在主作物集結之害蟲無法簡單用手捕到,故栽培副作物以誘引主作物的害蟲來寄生,或使成為天敵捕食主作害蟲之繁殖場所。其誘引亦由栽培農家本身經長年之觀察、實驗所體驗到的。但對使用副作物誘引亦有持反論者,謂主作物對害蟲若無魅力即無必要誘引。而在實際問題上誘引作物的栽培確有其必要及效果。

如大規模棉花田種苜蓿時則可引開金龜子之為害。小規模之旱地亦有幾個組合發現,即由主作物番茄引開雀蛾,在副作物細枝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肥大的幼蟲而捕捉。

從高價值的主作物誘引豆金龜子時,可使用副作物白色之百日草、白玫瑰或無臭之萬壽菊。豆金龜子亦可被大豆吸引,可犧牲大豆一種副作物。而能幫助其他如甘藍、胡蘿蔔、花椰菜、萵苣、洋蔥、香芹菜、碗豆、馬鈴薯、蕪菁等主作物。

果樹下種植金蓮花亦可吸引主作物的蚜蟲。種植櫛瓜,可以伴生白花三葉草,吸引銀葉粉蝨,放木黴菌以超寄生對抗病菌。

如此以誘引作物將主作物的害蟲齊集於副作物時施放益蟲天敵即可處理這些害蟲,又誘引副作物亦可供益蟲天敵作繁殖用,惟組合選擇上需要特別予以配合。

  有機農法進行首要重點在於土壤的培育,因若其土壤健康,病蟲害亦就自然地減少。在這雙重條件影響下,農家將可種出健康的作物來,人類食用此類作物當然就會健康愉快。

除了被嚴重地污染而無法復耕的土地外,人們應依據自然之法則,尊重土壤為基本,維護生態體系,以達到人類及所有生命體之調和與繁榮,並儘力來保護現有的可耕地,努力以有機農法為目標來耕耘,而避免污染的面積再度擴大。

在有機農法經營上要施用合適的有機質肥料來補足提供作物營養吸收外,更要禁止化學合成農藥及肥料的使用。

病蟲害的防治對策上需要用生態性及耕種性的控制法,來抑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據調查在台灣約有20餘種作物蔬菜類與 20 餘種的花卉香草類可供忌避作物栽培,若能全面性推行,則可將所有的耕地更加淨化,而達到永續性的農業,賜給人們健康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