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要自給自足,首要是要確保灌溉系統的現代化,現在台灣是用日據時代的灌溉溝渠經營21世紀的現代農園,動不動就來個缺水休耕,連農田都難以永續經營,連政治人物都要祈求神明風調雨順,才能國泰民安,落伍的農業思維怎麼應對現代的農業生產?若是可能,將灌溉系統像自來水一樣全部管路化,自然能夠節樽大量農業用水,灌溉水能省下來,灌溉水能灌溉每一塊田,灌溉水能不怕鄰田農藥污染,灌溉水能不因開放溝渠被工業污染,台灣才能真正的蛻變為真正的農業發達國家。
當糧食生產能夠長年無憂穩定,食品工廠能夠就近收購農產品,確保收購的品質與產量。這時候大量優質穩定的食品原料才是食品工業穩定的彈藥。
台灣美食著稱,更不乏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我國收購公糧以價賤聞名,若能有政府主持,商人出資,農民出糧,貿易出口,合股成為數個大型公司,一條鞭產銷合一,將公糧囤積轉化為大型食品加工與倉儲,台灣戰備糧活化成國際救濟與人道外交資源。同時將台灣美食行銷世界,護國大山又豈止於半導體與電子業?